颱風若形成,下週二、三最接近台灣。圖/氣象署提供
颱風若形成,下週二、三最接近台灣。圖/氣象署提供

目前南海到菲律賓東方海面有一片的低壓帶形成「季風槽」,至少有2個熱帶系統發展中,中央氣象署今(19)日下午發布「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未來動態影響分析」,指出一旦菲律賓東方海面的低壓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,受到太平洋高壓導引朝西北方向移動,將逐漸往台灣東方海面接近,23、24日(週二、週三)颱風會最接近台灣。

氣象署:颱風若生成 下週二、三最接近台灣

氣象署表示,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面為一低壓帶,20、21日(週六、週日)低壓帶中不排除有熱帶系統發展的機率,一旦菲律賓東方海面的低壓發展為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,受到太平洋高壓導引朝西北方向移動,將逐漸往台灣東方海面接近,23、24日(週二、週三)颱風最接近台灣,受其外圍環流影響天氣轉趨不穩定,只是颱風的強度、位置及路徑仍有不確定性,若路徑較為接近台灣,有發布颱風警報的可能。

7月20日至25日天氣預測圖。圖/氣象署提供

氣象署指出,23日至25日受熱帶性低氣壓或颱風外圍環流影響,台灣各地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,並有較大雨勢發生的機率。由於熱帶系統未來形成位置、路徑有不確定性,雨勢大小及降雨熱區可能隨最新氣象資料而有所變動。

最新資料顯示,各國數值模式預測台灣降雨的強度及範圍仍有分歧且逐報調整,美國及氣象署全球模式顯示熱帶系統發展較強並且較接近台灣,23日之後台灣雨勢明顯且範圍較廣,不過氣象署全球模式豪大雨發生時間較早,而美國全球模式較晚。

至於歐洲模式顯示,22日起北部、東半部雨勢增加,23日西半部雨勢較為顯著,氣象署高解析模式則顯示,22日起東半部降雨增多,23日東半部雨勢明顯;綜合上述資料研判,顯示熱帶系統未來路徑及降雨仍有高度不確定性,氣象署會持續密切觀察並更新最新預測,也請各界預先做好防颱措施。

19日至25日歐美及氣象署數值模式降雨趨勢圖。圖/氣象署提供

此外,22日起基隆北海岸、東半部(含蘭嶼、綠島)及恆春半島沿海有長浪發生的機率,25日起西南部及馬祖沿海也有長浪發生的機率;各沿海的風、浪也於23日起逐漸增強,前往海邊請注意安全,海上航行及作業船隻應特別注意。20日至24日適逢年度大潮,台南至屏東及基隆北海岸、宜蘭在漲潮期間,沿海低窪地區易有海水倒灌或局部淹水等現象,請注意。

責任編輯/吳苡榛

正在直播